检测项目:A型(甲型)流感,B型(乙型)流感,呼吸道合胞病毒,腺病毒,副流感病毒1、2和3型,共七种呼吸道疾病相关病毒。
检测原理:荧光素(FITC)标记的单克隆抗体与病毒抗原结合,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。
检测方法:直接免疫荧光法,一步染色仅需15分钟,缩短实验时间,减少非特异性反应。
实验操作流程

呼吸道病毒检测的临床意义
1、病毒治疗针对性强
病毒种类 | 抗病毒药物 |
流感病毒 | 金刚烷乙胺、瑞乐沙、奥司他韦(达菲) |
呼吸道合胞病毒 | 利巴韦林喷雾剂 |
腺病毒 | 没有专门的抗病毒药物,主要采取支持疗法 |
2、病毒治疗有时效性
大部分呼吸道病毒越早治疗效果越好。比如,奥司他韦的最佳使用时间是在出现流感症状的48小时内,过了这个时间段后疗效甚微。
3、避免抗生素的滥用
病毒不同于细菌、衣原体、支原体等原核生物,其对抗生素不敏感,不能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。准确的诊断能帮助医生确定是否使用抗生素来治疗病人。
4、减少患者看病负担
合理准确的用药能帮助患者更快地痊愈,同时减少开支。
5、监控疾病的大规模传染
呼吸道病毒相对其它病原体更容易在人群中大规模传播。因此,对于危害性较大、传播速度快、范围广的呼吸道病毒有必要进行监控,从而防止疾病扩散和减少损失。
几种常用检测方法的比较
检测方法 | 优点 | 缺点 |
病毒分离培养 | 特异性高 | 耗时耗力,灵敏度较低 |
抗原检测 | 早期诊断,灵敏度较高,可同时检测多种病毒 | 取样较繁琐 |
血清学检测 | 快速,操作简便 | 对疾病初期诊断没有太大帮助 |
分子生物学方法 | 较快速,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 | 价格昂贵,检测项目少 |